2月6日,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。過去的一年,我國的天氣氣候特征是怎樣的?經歷了哪些重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?面對風險挑戰,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防范應對?
《新聞1+1》連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席陳鮮艷,共同關注: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,如何應對?
《2022中國氣候公報》發布
2月6日,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,發布了《2022中國氣候公報》,報告揭示了中國氣候的最新監測和評估信息。2022年中國平均氣溫為歷史次高,降水量為2012年以來最少?;仡?022年,我國經歷了怎樣的高溫干旱過程?2023年的氣候趨勢又會如何?
鄱陽湖與洞庭湖,低枯水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
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席陳鮮艷:鄱陽湖和洞庭湖的干旱其實一直在持續,當前水位還是相當低。從當前2月份的最新預測來看,無論是江西還是湖南,降水還是整體偏少的,所以這種低枯水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,兩地旱情暫時還不會得到明顯緩解,因此后期無論是對漁業資源還是生態環境都要保持持續的關注。到了三四月份,特別四月份,春耕保灌也特別需要關注,扎實推進春季農業生產。
長江流域夏秋冬連旱,今年還會出現嗎?
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席陳鮮艷:當前包括在西南地區和江漢地區,還是有中度以上的氣象干旱持續存在的。從當前預測來看,整個江南淮南降水還是比較偏少的,可能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干旱發生,或是原來發生干旱的地方持續發展。所以,當前旱情依舊是我們要始終保持關注的一個重點。
2023氣候年景預測:南方地區還會出現階段性的持續高溫
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席陳鮮艷:在今年年初的時候,國家氣候中心剛剛組織了一批專家進行了一個年景預測。初步結果看,今年南方地區可能還是會出現一些階段性的持續高溫現象,所以“熱”的現象肯定會存在,但是它存在的強度、范圍、影響力是怎樣的,還需要等到3月底4月初的時候,專門組織一批專家對夏季氣候預測一些進行全面、深入的分析判斷。
中國氣候公報發布有著怎樣的指導意義?
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席陳鮮艷:中國幅員遼闊,氣候類型多樣,我們每年會組織專家進行氣候公報的編寫總結,同時對各行各業,包括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。也希望這樣的一份公報出來后,可以讓各級決策部門以及科研人員參考使用,也可供對氣候學科感興趣的普通讀者,社會公眾閱讀,讓大家對整個中國的氣候狀態、氣候變化以及氣象災害或者極端天氣事件有更加充分的認識。
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?
南極冰川加速融化,湯加海底火山噴發,還有夏季整個北半球經歷的高溫熱浪,剛剛過去的2022年,全球極端氣候事件不斷發生。而有效應對高溫干旱,全力保豐收保民生,各地采取的措施都有哪些?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又在怎樣推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