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應急廣播網北京4月8日消息(記者陳銳海)近期,我國四川、山西、河北、北京等地森林火災頻發。據應急管理部統計,2019年第一季度,全國共發生4起造成人員死亡的森林火災,共致39人死亡。其中,山西長治沁源縣森林火災致6名消防人員犧牲,四川涼山木里縣森林火災造成31名撲火人員遇難。
而在4月7日19時,木里縣被撲滅的森林大火復燃,過火面積約7公頃。同日下午,涼山州越西縣、冕寧縣也發生森林火災。目前,當地已投入超千名撲火人員,對三縣大火進行救援。
為何近期我國多地森林火災高發?記者就此采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火災預防處處長李杰。李杰表示,不利氣象條件是造成近期森林火災高發的主要因素,“山西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等地長期缺乏有效降水,氣候干燥,加上近期冷空氣活動頻發、大風天氣多,便形成不利于森林防護的極端、惡劣氣象條件。”
其次,在李杰看來,現階段處于農忙時節,是農事用火高峰期,田間燃燒等農事用火活動容易引發森林火災。“華北地區少見雷擊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森林大火,多數森林火災是人為引發的。”
李杰說,綜上原因,每年3月底、4月初為四川、華北地區森林火災的高發期,并集中于清明節前后;東北地區和內蒙古的森林火災高發期則為4月20日至5月底。“總體上,我國森林火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由南向北發展的。防火期內,山林里干燥、堆積的可燃物,一旦遇到火源,就很容易起火。”
為此,應急管理部、中國氣象局于3月14日聯合發布北京北部、河北北部、山西東部、四川南部等地的高森林火險橙色預警,并于4月1日再次啟動三年來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,達到極度危險級別。
森林火災如何預防?李杰認為,措施一般有三個——加強宣傳教育、火源管控和隱患排查。首先,要通過媒體宣傳報道等多種措施增強人們的安全用火意識,讓其自覺地不在防火期內進行野外用火;其次,要在路口設置檢查站,嚴禁人們將火種帶進山林,同時加強護林員日常的流動式巡查,將火源攔截到山下、林外。
此外,應急管理部等部門也在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啟動后,要求各地防火部門針對預警區域加強森林草原防火檢查,并加強預警信息播報頻度;同時加強高風險區域的森林消防力量準備,做好物資調撥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