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昆明12與24日消息(通訊員郭元首 杜禮)冬至臨近,寒夜徹骨。紅土高原上,基層森林消防員郭建府正冒著寒風,手握切割機,目光緊盯拇指般大的鋼筋,高速飛轉的鋸片,冷靜地切向鋼筋,飛濺的火花頓時劃亮了夜空。這是12月20日晚,云南森林消防總隊綜合應急救援骨干培訓,開展夜間裝備操作與使用技能訓練時的一幕。
“災情隨時可能發生,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等不得、也靠不得。”該總隊齊興彬總隊長介紹,只有著眼任務需求、著眼轉型升級、著眼人才建設,才能迅速培養一批綜合應急救援教學組訓的“種子”隊員和遂行任務的“先鋒”隊員,不斷推進綜合應急救援能力由“單一災種”向應對“全災種”“大應急”轉變。
凡事貴在專,事成于精專。12月17日起,曾經撲救3500多起森林火災、完成上萬次森林防火執勤的云南森林消防總隊,在改革轉制后,依托云南消防總隊培訓基地,組織5個支隊、3個大隊和34個中隊120名干部骨干,重點對地震、山岳救援、醫療救護等內容,進行為期21天的綜合性應急救援培訓。
理論學習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地基。培訓以來,他們本著“缺什么就學什么,實戰需要什么就學什么”原則,對地震基礎、醫療救護等理論知識進行輔導,針對國內外重大地震救援事故案例進行剖析,詳細講解破拆、頂撐、繩索及支撐技術的操作程序、器材裝備等,以提高應急救援骨干的理論水平。
液壓鉗夾啤酒瓶、手動破拆車門、液壓沖擊錘打水泥板……筆者跟隨學員走進訓練場,參訓學員分為三組,緊張有序地開展液壓擴張鉗、液壓頂撐器、生命探測儀等救援裝備訓練。曾參與80余滅火作戰、經歷汶川地震災害的陳鵬說:“隨著職能任務擴展,面對新任務新要求,深感本領恐慌,必須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,不斷在培訓中提升處置險情的能力。”
“切割時必須與被切物體保持垂直,禁止左右晃動,前后推拉……”曾參與2000多次救援、5次榮立三等功的文天應教員穿梭于訓練場,不厭其煩地糾正錯誤動作。從清晨日落、從傍晚到黑夜,學員們每天訓練近10個小時。綜合應急救援培訓隊負責人王磊說:“前來受訓的學員都是基層上一線、打火頭的滅火尖兵,在這里經過20多天的摔打錘煉后,實現一個帶動十個,一小撮帶動一片的目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