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7-16 17:07 來源:中國廣播網
瞬間抉擇
1)室內避震
室內房屋倒塌以后,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形成的三角空間,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安全地點,被稱為避震空間或“安全島”。例如,炕沿下、床下、桌下,堅固家具附近;內墻墻角;廚房、衛生間、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
例如,唐山地震時位于Ⅺ區、住在4樓的陳元學說,地震那天半夜3:30左右,正準備從廁所出來時發生地震。當時很清醒,用手捂頭下蹲,后來聽到房屋倒塌聲,就隨著房子往下降,降到不到2層樓高時,房頂被甩到一邊,廁所墻也倒,腳底下預制板隨著下沉,自己落在廢墟上蹲著。這棟樓大房間全部倒塌,小房間、廚房、廁所只倒了3,4兩層。全樓幸存者絕大部分躲在小房間。
注意:不利于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、地板;地震時不要乘電梯,一般也不要選擇跳樓這一避震方式。
2)室外避震
擬選擇開闊、安全的地方,到至高點。
注意:應避開高大建筑物、煙囪、胡同、架空管道、高壓線、變電器、橋梁、山坡陡崖、危巖滾石、河岸地帶。汽車司機擬在安全地帶剎車,火車司機擬采取緊急制動措施。
例如,唐山地震時位于XI區,居住平房的孫榮珍說,地霞那天天氣悶熱,半夜起來洗了澡,再躺下睡不著,忽聽到像是刮大風的聲音(地聲),就起來關窗,可是沒風,又見窗外紅亮(地光),以為彈藥庫失火,就往外跑。她跑出去又回來喊丈夫和兒子,這時聽到腳下有聲響,感到地動(地面初期震動),意識到地震。由于門變形打不開,于是四人跳窗而出,剛到院內房子就倒了。
3)學校、工作崗位避震
擬躲在桌下或大設備下;特殊部門應按地震應急預案運作。
注意:關閉機器和易燃易爆有毒物閥門、切斷電源。
4)公共場所避震
擬選在排椅下、舞臺腳下、課桌下、講臺旁、柜臺下.
注意:停止一切正?;顒?;撤離有序,切忌擁擠。
例如,唐山地震時,位于X度區的唐山鋼廠干部張士勤正在食堂用餐。他那天晚上(3:30左右)沒吃幾口就聽到隆隆聲響,像打雷(地聲),感到地面顫動(地面初期震動),意識到發生地震。剛跑出5m燈熄了,地連跳帶晃,腳底下像沒了根,心里著急步子邁不開。食堂門窄,平時只能一人通過,地震時擁擠誰也出不去。當摸到門以后剛邁出前腿,整個食堂趴了架被壓住。門內側最慘,有許多人被埋壓,慘不忍睹。從聽到聲響到被埋壓,僅十幾秒時間,在食堂用餐者有30~40人,跑出去十幾個人,一位老者未跑,蹲在飯桌下未受傷,其余二十幾人均被砸死在門口。
5)“伏而待定”法
一位親身經歷過1920年海原8.5級地震的老者描述:“在屋內感覺地震時,要迅速趴在炕沿下,臉朝下,頭靠山墻,兩只胳膊在胸前相交,右手正握左臂,鼻梁上方兩眼之間的凹部枕在臂上,閉上眼、嘴,用鼻子呼吸”
此外,地震時也可以蹲下或坐下,蜷曲身體,降低重心;還可以抓住牢固物體,防止摔倒而致傷。